眼睛和脑袋承担着这个大家,一直以来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时候该考虑一下了
我是个凡人,和你们一样,有时会因为一件事情很好的完成而喜悦,有时也会因为一件事做得不那么好而自责。我为什么这么坦然,因为我看帖子,不仅仅是用眼睛,也不完全靠大脑,而是用全部身体,细胞,毛孔全都参与,虾兵蟹将个个上场,你想想,这样出了偏差就不会完全怪大脑了啊很多人长期指望着眼睛和脑袋,有好处全身都抢,一出问题呢都找它们俩,眼睛和脑袋冤不冤不错,辉煌的时候,眼睛和脑袋是享受最多,其它部位只能喝点汤,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旦眼睛和脑袋垮台,你们这些毛孔和细胞也逃脱不了,所以啊,大家要坐下来好好谈谈,脑袋和眼睛也要放下地位和身份,毛孔细胞门也要积极参与,大驾齐心合力,共建美好家园。。。脑袋太积极,从前这个事情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致默认,主要是因为有投机和侥幸心理,脑袋毕竟也是肉长的,不可能永远带给你们幸福,你们要珍惜它。细胞门,毛孔门,跳动起来吧,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眼睛和脑袋用它们的青春把你们养大,你们要懂得感恩,不要让它们俩再操劳,给它们一个宁静和幸福的晚年。。。
虎皮鹦鹉吃什么?
五谷杂粮(某宝上有配好的粮食)、蔬菜(菠菜不行)、大部分水果(果核、牛油果不可),如果有条件可买进口的滋养丸,不能吃油性食物,有调料的食物不能吃,人类的零食最好不要给鹦鹉吃。其他的记不住了,就这么多吧。

《周易》通论第六部分《周易》的成书时期
《周易》通论第六部分 《周易》的成书时期《周易》通论 五十九 怎么样推算兼论《清华简 筮法》是伪书(二)根据先天乾(☰)乾,得到乾(下☰上☰),同人(下☲上☰),履(下☱上乾),然后,到了后天乾(☰),不得不赞叹这个形而上的理论模型的完备。后天乾(☰),向左旋转,依次得到小畜(下☰上☴),大有(下☰上☲),夬(下☰上☱)。太极图有这个理论模型的雏形了。那么,按照已经得到的卦,进行二级旋转或级级旋转就能得到其他的卦。这就是卦宫的由来。按照这个理论,乾无论怎么旋转总是乾,所以乾宫一卦,乾。坤也是一样。为了避免大量反复的推算,在卦序表的基础上将各宫形成表0-0-2。这个推断就清晰了。基本筮法应是这样的假设:(1)
假定复卦,即只能单独复制自我的,能量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的,生物能级定义为最低级62。先不论这个自我复制的质量(体积和体积密度),以自我复制为最低级。复卦只有一个“九爻”,初九爻。(2)
假定乾卦,生生永无止境,能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生物能级定义为最高级1。也不管这个能级生物的质量。先把爱因斯坦只能方程式(E=mC2)放在一旁。乾卦从初爻到上爻都是“九爻”。(3)
假定同人卦为已知,已知同人卦,六二爻和其他九爻。其生物能级为2,其六爻排序在六二。已知条件如下:目前只有太阳等恒星具备生生不息的能力,又已知太阳没有生生的生物,推论一,乾在《周易 乾》应另有所指。目前的科技能够备用大量的储能,已经探明的各种能源物质足够地球的人类使用数百年之久,但是还是达不到生生的永久,因此,应有一种高能物质能是生生永久。同时,人类应能和平的利用他,否则就有死亡,只要有死亡则不是乾。要是能和平利用的,绝不是物质的核能,爱因斯坦的只能方程式只是参考。——(I0-0-1)已知条件如下:只有机器不需要氧气,只需要供给能源,有一些厌氧生物能够在真空下生活。推论二,乾卦没有六爻,是不是说明不需要氧气而生活?人类是不是可以通过能量供应而趋向于整个躯体机械化而成为机器人?——————————————————(I0-0-2)已知人生命活动以呼吸为表现,吸进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和部分的水,以一次呼吸6秒为基本计算单位,已知氧气(O2)的分子量32,二氧化碳(CO2)是44,水(H2O)是18,推论三,那么,维持人的每一次呼吸的能量损失(用到爱因斯坦只能方程式)为多少?科学家已经在利用卡路里(热量单位,大卡)来统计维持人的正常所需需要的能量。从这里应该看到中国古人的思考方式来。————(I0-0-3)看不出《清华简 筮法》怎么用九,也看不出怎么用六,从算法语言来看,《清华简 筮法》荒诞可笑。《周易》通论 六十四 成书时期(二)兼论《清华简 筮法》是伪书(三)仍然没有线索来知道到底是怎么确定能级的,即便是现在的营养学家,也没有把心思放在人该吃什么上,主要是根据你的财富和卡路里来确定指标,也有各种微量元素吸收的表。有学者质问这些微量元素的量到底是怎么定义的,结果就一版一版的修订,能看见的修订从A到了F,幸亏有26个字母,不然不够升版的代号用。《说文解字》在解释九和六的时候,说这是《周易》的易数,这是对的。又说九之变易数为八,六之变易数在五。这就是错误的。用九不是向向变,到了九该跳一位,而六表示卦序,这个已经演算过了。在《清华简 筮法》里故弄玄虚的“九八六四”和一大堆子虚乌有的文字,即有可能是看了《说文解字》后的作品,也就是说《清华简 筮法》的年代不会超过公元100年。在《清华简 筮法》中出现的人像,在头顶、手、腹部、足标注的卦位,这些用先天卦明显是错误的,人明明是后天生成的,怎么可以用先天卦来表示?况且,人的头部明明不是乾,耳朵也不是单独的代表元素,画在正中的坤与离也不能表示什么,稍稍知道生理知识的人都知道,心在左侧,《周易》说“需于血、出自穴”,“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这是很明显符合人体解剖学的。画在正中能代表什么?手怎么可能是艮,只有象的脚是震,诸如此类表述是在《易传》之后的别出心裁,笔者已经论述了手指或脚趾,其中有一个一定是祖骨。要是都是的,那绝对不是两个不同的卦。笔者也困惑,为何西周以前的科技成果一片空白,比如说那个伊尹,筑土墙,从现在的土木工程的角度来看,凭笔者混迹工程界的经历来看,伊尹就是当时的院士,至少是一名高级工程师,掌握了一整套的工艺,而非是孟子说的“劳其筋骨”的蛮力。也就是说至少在商,他们已经明白土工编织的原理,并开始筑城的伟大实践了。所以,笔者困惑在《周易》里出现的“繫”这个技术,青铜器制的用在车轴上的销子,被考古学家认定是出现在西周中期的结论。这个制作比制造鼎容易多了,也不同意考古学家认定只有贵族才使用车,因为,那时的车和现在的坦克差不多,不是说贵族才能使用,而是说军队才能使用。同样的,另一个冶炼技术“锡”,历来把这个字解释为赐,是赐吗?锡还是明矾?这不就是后来的炼丹术吗?很多动物少不得铜,正如很多生物少不得岩石一样,动物舔食明矾,却不能在粪便中重新找到明矾,这对古人来说是很大的兴趣的。这个技术肯定早于西周。但是,仍然要根据最晚出现的来确定写作时期,写比较符合逻辑,毕竟《周易》除了有很大的理论模型,也记载了当时的技术成就。继续说车,骡子是什么时候赶车的?能查到的是唐代,可是《周易》明明说“舆说辐”,历来解释为车轮的辐条脱开了车轮,比喻夫妻反目。笔者不这样看,说就是说,怎么变成了脱?“舆说辐”是:在车子这个设施中被说成是拉车的副手,这个副手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夫妻不生育。这不是记载的骡子的技术吗?难不成《周易》写成于唐代?肯定不是的,骡子的技术应该从野骡子出现算起,然后看马被驯服的时期。《周易》通论 六十五 成书时期(三)相比这个难以定论,金应该能定论的。可是考古学家以及历史学家认定中国的金子其实是铜,这怎么理解《周易 鼎》:“鼎黄耳金铉”,鼎是青铜器,含铜、含锡、含铅,黄耳是什么?能含铅吗?能含锡吗?金铉是什么?能一起铸造吗?那些考古学家和地理学家口口声声说中国缺金,所以以铜代替金,试问,在地球,哪一个国家能以金矿储量炫耀?我们的邻居朝鲜,那偌大的金矿,现在只留下偌大个矿洞了。先不论《鼎》指的是哪个生生,先说鼎产生的时代,有没有黄金?比如三星堆文明里,赫赫的黄金,还有一条金沙江,还有在《圣经》里记载在沙里有着黄金的那条河,考古学家眼睛里只有青铜器和银器。《周易》又说:“来徐徐,困于金车”,是金车还是铜车?笔者不相信金色和铜色,古人分不清,这太可笑了。我们对古人的认识很多是错误的,上文说到的“说”和“辐”,又比如号啕,现在说号啕大哭,谁见过?这在生理学上解释不过去的,当你张开嘴,使劲张开,眼里的内压是减小的,哭泣状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个“啕”是形容老虎的吃像,像用嘴掏肉一样。如果按历史学家的说法,最早出现的金在南方的楚国,怎么解释三星堆文明,如果是那样,难不成《周易》成书于楚,当时文化尚不开发的地区,成书于前600年之后?虽然又有一条证据指出《周易》成书在西周中晚期。字出现的历史,能不能说明《周易》的成书时期?比如“苋”字,苋字,甲骨文、金文、篆体未见,六书通也未见,在《说文解字》里存这个字,多半是因为《周易》有这个字,基于对《周易》这本大书的尊重,不得不存下这个字。但是不能说《周易》成书在公元100年之后,这和《清华简 筮法》不同,因为《说文解字》之解释“苋”是基于《周易》,《清华简 筮法》里“九八六四”的来源可以从《说文解字》中找到,从《周易》反而找不到的原因。同样的道理,繫,铜制的销子倘若只能在西周中期被发明出来,也不能表明该原理会低于西周中期。即便在商或者更早以前,出现了车轮的销子,那怕就是木制的,就要说这个技术已经被发明出来并实际应用了。“苋”不是羚羊,这个草,是草斗,屮,表示壳斗科植物的果实,如橡子、板栗、核桃,在这些早期先民的食物中,能见到的这种生物,直接指向“松鼠”。而这个字不被西周所理解,证明《周易》必定早于西周时期。《周易》通论 六十六 成书时期(四)兼论《清华简 筮法》是伪作(四)比如“有”字,表示我们人类的手,手上指头依次排开。引申在手上的。这个依次的用法,在古籍里比比皆是。“有”和“又”是不同的,“十有二月”表示,依次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总共3个月,依次为整个冬季。“十又二月”表示十个月后又有两个月,总共12个月,一年的时间,但是在这12个月之间,先10个月,后2个月,是时间段。那么“十七命”这么写,有两种表示意思:第一种、总数十七命;第二种、第十七命。如果《清华简 筮法》列出了“十七命”,又表明这是“筮法”,又有十七个命的话,十七命下应是排序,如其一曰,其二曰,其三曰,这是古籍写法中中的惯例,如果是依次排序的话,要简写也成,应写作“十有七命”,那就是以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了。如果《清华简 筮法》“十七命”的写法不是来排序的,那讲什么“筮法”?若是排序的,那么这种以说话时间顺序为排序的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估计最早也不会超过《天演论》,再早一点不会超过汤若望。不仅如此,“曰”这个字的用法,在表示一个人说话时,有主语,在表示定义时,不能接着曰的。这是很明显的,比如曰猫曰狗,这是不可以的,因为猫狗不能同时定义,曰猫曰猫仔这是差不多行得通的。显然“十七命”的写法背离根本的文法。《周易》说:“曰闲舆卫”,不可以说。因为“闲”、“舆”、“卫”是三个名词,如果说“曰闲曰舆曰卫”,是指“闲”又叫做“舆”,又叫做“卫”。《清华简 筮法》“十七命”中的曰曰曰的这种滑稽作文,要么是伪作,要么是汤若望以后的作品。按《论证 清华简》的资料来看,他们认为从碳14分析和当时出土时的水溶液分析,的确是春秋战国时的溶液,这只是目前你已知的科学手段而已,这种按已知世界推测未知世界的方法,叫做探索,既然是探索,那么永远不要做出结论。可是,从一脉相承的文化来看,这就叫“编的了文字,编不了文笔;编的了文笔,编不了文化”。《清华简 筮法》定是今人伪作。按作伪技术的高超和说话习惯来看,其一必定知道我国考古界界定文物年代最基本的手段,和坚信为最可靠的手段之人;其二必定有一位官腔甚重的学阀式人物主导。《周易》通论 六十七 成书时间(五) 连山与归藏继续说“锡”字,锡用来干什么?《诗经 大雅 既醉》说:“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这个锡字怎么可能做“赐”讲?孝顺父母需要皇帝赏赐吗?孝顺父母不是天性使然吗?像现在的社保一样,社保只是一种手段,他代替不了孝道,即便是社会福利高度发达的瑞士,老人还是需要亲戚朋友的慰藉的。这个“永锡尔类”只能是“锡”,保鲜的锡。锡最早用来保鲜什么?从《周易》看,是黄油。现在的百科知识认为黄油是蒙古人发明的,在公元5世纪6世纪传向西方。我实在想不通,要是商周时期有奶牛,为何不把牛奶储存起来?那么,商周时期有奶牛吗?倘若没有,怎么解释“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这其实记载的从奶皮子提取黄油,并经过阳光照晒最后贮存于锡盒之中的方法。各字一一对照。这就找到了一个现在研究比较普遍的卦的内容了,奶水、乳汁。这个能差适合所有的卦吗?不适合,肯定的。不过,我们推断过能差与质量无关。在这里也能看出端倪。即按适合的方式进行喂养,再按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这就是《周易》的演算方式。从这个意义看《连山易》和《归藏易》,那就是:(1)
《连山易》是讲述六个爻(类似相连着的能量山)的排序方法的和怎么写爻词的,特性的。(2)
《归藏易》是讲述卦辞怎么统帅全卦的,共性的。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将《周易》=《连山易》+《归藏易》。这种推理归纳方法是数学界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原始的方法。(3)
《周易》的主要成就是将生生世界拟人化,提出元(遗传性),亨(生殖和繁殖),利(后天环境影响),贞(行为方式)四个方面的人性与动物性,也就是说人性基于动物性而要高于动物性。在《周易》中所说19例“君子”非单一指男性,这是后来学习者经常搞混的。从这个意义看《清华简 筮法》,可以得出结论,若有大部分不同于《王家台 秦简 归藏易》的,定是伪作。《周易》通论 六十七 成书时期(六)兼论《清华简 筮法》是伪书(五)但是,即便如此,就是说即便同《王家台 秦简 归藏易》,也不能说是真版的《归藏易》。逐条摘录分析如下:44,十五日曰载,是胃望。这一句是证“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 月几望,君子征凶”,联系《周易 小畜》里面的“月几望”和君子(邦君)。这说不通。因为何以解释“大车以载”和“载鬼一车”?182,同人曰,昔考黄帝与炎帝战。这似乎有眉目了,但是黄帝与炎帝差距大猩猩几百万年,从一开始也没有搞狒狒社会的特权制和等级制的。198,节曰:昔者武王卜伐殷而殳占。同人在2,节在37,差35个能级,若以时间来看,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但是,也许朝代更替有35次。213,䖭(既济)曰,昔者殷王贞卜其邦。这个次序是对的,既济卦排序在36,节卦武王伐纣排序在37。笔者认为今本《周易》的卦序是错的,《归藏易》198和213能证实笔者的卦序。且笔者认为既济写作“䖭”更合适,这方便阅读者能从昆虫类联想。213,䖭在北为牝。这是错的,若是昆虫,是没有很明显的生殖器官的。他们是卵生。776,凡邦有大畜生小畜。这牵涉到《小畜》卦和《大畜》卦,《小畜》排序在4,《大畜》排序在16,不是大畜生小畜,而是小畜高于大畜很多能级。因为小畜实际上讲的是生生最小只能是精子和卵子,他们在一个滋生的容器中(畜),这是有性生殖,越是形成睾丸和卵巢的,越是有保证。所以,《王家台 秦简 归藏易》的分析思路基本上是对的了,对卦序的理解也有较为正确的先后分别。但是太简陋,还没有找到相对容易的方法,可惜了了。但是对这位卜者要表示由衷的敬意。所以,如果《清华简 筮法》连《王家台 秦简 归藏易》的水平都不能达到的话,或者有大部分的偏离,那说明什么?说明《清华简 筮法》不可能来自楚地,那个出土被水泡水淹的南方,在楚地,若有对《周易》截然不同的分歧看法:(1)也出自《左传》到秦统一时期,那必定会相互参证。可是看不到《清华简 筮法》与《王家台 秦简 归藏易》相互参证的只言片语。(2)
若不是出自同一时期,要是早于秦墓,怎么解释《周易》传播到楚?历史上记载的周楚文化交流有两次,一次是老子赠书给楚,因为楚国是老子的母国。二是王孙满奔楚。不管是哪一个?只能说明在楚地只有一脉的《周易》,没有第二个派宗。(3)
若不是处于同一时期,若是在秦统一六国之后,为何在楚地能发现如此完整的筮法?而明令巫筮不论的中央王朝却没有一篇?若《清华简 筮法》不能出自南方楚地,那肯定是伪作再埋入地下的。从《王家台 秦简 归藏易》来看,武王伐纣,殷人筮占来看,即便在殷商,也不是把《周易》作为一部科学专著来看待的,也说明《周易》成书要早于殷商巫师“咸”。《周易》通论 成书时期(七) 兼论《清华简 筮法》是伪书(终)再早到哪里?暂时没有正史史料资料支持了。为什么通过《王家台 秦简 归藏易》来说,巫师咸采用的是易占,原因分析如下:秦墓主人的论断:他论断巫师咸的卜占其邦,卦为既济。武王伐纣的卜占其邦为节。这两个卦名出自易虽然笔者不赞同将科学专著与政治生态联系起来的做法,但是这两条爻词说明,在远古的时候将政治生态作为生生社会的一种形态来考察,是普遍的看法,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合适。原理也是如此,政治终究是人的政治,当然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出现过猴子镇长,鹦鹉市长和猩猩警长,但是并不能说明人的生态可以完全的动物化。首先申明笔者是反对将科学专著用于政治生态的研究的。秦墓之人用的占卜用具,特别是骰子,这是殳占。骰子如下图1-0-16,秦墓主人是用来寻找规律的。什么规律?生生世界的右旋定律。现在我们轻易的知道生生世界右旋,物质世界左旋。物质世界和生生世界是背道而驰的。这是三条最基本的原理。这都是科学家证明过的。要这位秦墓主人慢慢推算出来,可不简单。骰子原理如下。假设六面一致,没有刻痕,那么沿对角线往上抛,原则上,应是保持形状不变,抛出去的那个角点最先着地。如果某六卦能差级已经确定(基于《连山易》)随便选定一面作为能差最低的一级,假设按现在改良的骰子,挖一个小坑(骰子1),那么沿对角线抛出去的时候,这个小坑的对面那四个点中于1对称的那个点先触底。这是重力原理。因为挖坑之后,重心将向他的对面移动一个微小的距离。若要保证右旋,那么骰子2必须刻在左或者下的位置,假设骰子2的能量(注意不是能差,能差是和质量无关的。)是骰子1的五倍,又要保证骰子右旋到骰子2,那么这个2点该怎么挖坑?这纯粹是个空间几何问题,根据对角线原理、右旋原理和重力原理就可以推出来。从骰子的排序来看,骰子应有P(6)=6×5×4×3×2×1=720种,这位墓主人也真厉害,竟然推出了24个骰子。但是恕我直言,如果他利用已知朝代更替作为能差,这个计算量该有多大,也是没有必要的,推来推去最多37个顺序。不过他认定某一个社会生态是从狒狒社会开始的,真是不得了的创建,但是如果某个社会生态是真的从狒狒社会开始的,那根据以前的推论,这个社会是断然不会产生《周易》这部伟大的著作的。所以,若墓主人的这套方法是对的,那么,在商之前至少有35个更替。既然墓主人通过推算能还原商朝巫师咸的殳占结果为易卦节,当然就能断定在商巫师咸时,《周易》就已经用来验证殳占结果了,也就是说《周易》已经成书了。这是很重要的一条结论,即殳占为易占。即说明若在考古文献中发现殳占,即应该断定《周易》成书在此之前。那么在大量的商之时的甲骨文存片中,如妇好墓中的刻辞骨是占卜的卜辞还是一般的记事?从公布的结果来看,这个骨辞很难说是占卜。[1]:王乩曰:其叀(惟)丁娩,嘉;其叀(惟)庚娩,弘吉;三旬又一日甲寅娩,不嘉,叀(惟)女。分析如下:(1)
在9例中,有8例是有判词的。(2)
前4例,是妇好生产的卜辞,类似现在的预产期和临产诊断,卜辞时间很短,是一种速算的方法。(3)
例3,在阵痛前的卜占是“贞”,可是妇好不预期分娩,延迟一个月分娩。这个很常见,总有些妇人不足月的时候担心要生了,也有假的阵痛,妇好看起来也曾出现过这个心理负担。从现在的医学眼观来看,或从《周易》研究来看,这个“贞”和“元亨利贞”的贞不是一码事。(4)
后4例在卜辞和事情之间似乎有很长的时间间隔。是以结果证实卜占的“贞”的,这和通过卦辞和爻词来判断是否是“贞”有截然的区别。这个可以和《左传》相比较,《左传》是先得到卦,再看卦辞的论述,再看爻词的论述的。(5)
这里是直接点明“贞”,说明两点:或妇好时通行《连山易》,或妇好时商王室不是易占。笔者倾向前者,即在前1100年,通行《连山易》,这可能有一种速算的方法。在商末期开始有归纳《归藏易》。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从《周易》问世到现在一直把他作为卜筮的书籍,没有纳入科学研究,或者没有正式纳入科学的研究,而在《周易》之前,那么多的支持性文件去哪里了?即便是只有720个骰变,只有64×4=384个爻变,至少1104个支持性文件去哪里了?而秦墓主人又是怎么得到这些支持性文件然后类比王朝更替的?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周易》成书在妇好之前,有速算的《连山易》,那个秦墓主人可能是你我一样的《周易》爱好者,偶尔窥视到了这本科学巨著的奥秘,只不过,他可能想应用到政治生态中,这位受人尊敬的秦墓主人还有一件贡献,就是证明了《清华简 筮法》是伪书。《周易》通论 六十八 成书时期(八)为什么说妇好墓卜辞不是易占在上一节点出妇好墓9条卜辞中的“贞”不是“元亨利贞”中的“贞”,一是因为例3这条卜辞不准确,延迟了一个月。二是因为“壳贞”和“争贞”这种说法,很明显只能属于“贞”的各种方面。说怀孕是“壳贞”,说打战是“争贞”,如同合集{贞}={(壳贞)、(争贞),……},但是例3的贞却不能为{贞}的一个列举,那怎么可以?{3}={1、2、3、(1、2)、(1、3)、(2、3)},1在{1}中,3在{3}中,而例3写作“贞”,但结果不是,他迟到了一个月,可以列为观察项,不能列为整体正确项的“贞”。这是数学归纳的原理。更重要的是讲妇女怀孕的卦是《巽》。《巽》绝不是风。如果巽为风,何以解释“频巽,吝”,笔者曾经在新疆昌吉工作过几个月,那里的风频之高,是无法想象的,连续一周甚至十天,每天不停的刮风,要是没有沙尘暴,敞开门,风能把地皮刮得干干净净。打开全国风玫瑰图,在任何方向,没有风频为零的区域。这个“频巽,吝”说的是一胎多子,双胞胎及以上罕见。在《巽》里的“床”就是受精卵在子宫着床的床。我们睡觉的床在唐代还不叫床,现在叫沙发的东西类似唐代的床,这说明唐以后的社会财富和穷讲究连沙发也买不起了。虽然笔者不讨厌奢侈品,但是,如果沙发都成为奢侈品的话,这个社会的财富是极度不均衡的。同沙发类似的还有包包、皮鞋等若干日常用品。在《巽》中说的“先庚三日”和“后庚三日”是令人瞠目结舌的8个字。我们是何时知道卵裂的?又是何时明白后天影响多来自母亲的?不会早于20世纪四十年代。难不成《周易》成书在解放后?这就可以简单的推出:(1)假设商妇好时有这样的科学,凭妇好的战功、地位,能力倒在其次,她一定会住进301医院,然后准确的知道预产期在一个月之后的。(2)假设妇好之后有这样大的科技成就,那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为什么不记载?(3)只能说《周易》这部科学巨制成书于妇好之前,记载的科学成就不为商的中央王朝所知晓。《周易》成书必在商之前。 《周易》通论 成书时期(九)蚩尤可能真是个造反者从表0-0-5来看,在夏后启(含夏后启)的有5处,分别是炎黄一处,上帝两处(殳占者大明),蚩尤一处(殳占者赤),夏后启两处。已知商在夏朝后期,在商有号称“神”的殳占者“老”,在夏后启的活动中,卜占8处,而殳占只有两处,夏后启的卜占多是重大的政治事件,假设《王家台 秦简 归藏易》是真实性的,那么,例1的“寡”可不是从始皇帝开始,夏后启认为“啻”不好,把他投到深渊,认为共工也不好,把他捆起来扔到江里面。这是卜占是“仁者”。卜占不是易占。又已知,按前面的推断,一旦有殳占,即认为是《周易》成书在前。那么,《周易》成书在蚩尤之前。蚩尤阅读《周易》后,发明了五件兵器,并开始殳占,蚩尤若不是正统巫师,他也是无权殳占的。所以,蚩尤极有可能也是《周易》的爱好者。再考证《周易》的成书时期,早于蚩尤有多少年,已经没有意义了。
